閱讀是人類學習的管道,
通過書的媒介我們能尋找到平日生活中找不到的世界。
因此每當我們休息、找尋靈感、學習…
都會通過翻閱書本一邊重組著自己的想法。
從高中時都會一直往書店跑,
當時的網路搜尋技術不好,老師就會要我們去書店逛,
那時最常去的是亞典書店(下次去時再介紹給大家),
裡面是從各國進口進來的畫冊,舉凡藝文相關書籍類別皆有,
回想當時打工存下來的錢總會撥預算存錢去買自己想要的藝術家畫冊。
但亞典在臺北市區,
後來我主要活動區塊都移往內湖後漸漸的很少去,
2月中看到朋友分享藝所書店開幕,
趁著228連假帶著場勘的心情來去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家新的書店。
特地一早跑去書店,就是不希望到現場時人滿滿,到處都是人。
這是由青鳥文化製作推出的新空間,
文心建設以五位具有思想重量的建築人:
曾成德、龔書章、褚瑞基、李清志、邱文傑以及書店重要夥伴張鐵志一同構思這間書店,
並由謝文智設計師設計整體空間。
一進書店左側是用餐區右側是展覽活動空間,
映入眼簾的是醒目但又不會太突兀的黑色鐵製樓梯。
清晰的樓梯斷面,切割了這個空間白色牆面,
每轉一個角度都會找尋到有趣的畫面。
沿著黑色樓梯走上去,感覺很像走往一個閣樓,
迎面而來的是圓拱天花板以及窗戶,
只要有一個閱讀者走在中間畫面就會多一點點人的故事在畫面中。
剛好我遇到的是一對情侶,在這個圓拱構圖裡面,
感覺很像談情說愛的故事上演。
書店的意象來自啟蒙時代的建築元素。
因為書籍傳播在啟蒙時代達到空前的繁榮,
書籍的影響力和功效在當時不斷的被增強,
啟蒙時代認為書籍是十分神聖的,
因此這間書店的設計元素也採用了當時常見而普遍的圓拱門設計。
樓上的面積不大,長條形,被區隔成十坪不到的空間,
走道兩側書櫃,中間則是桌椅和大平台展示書。
書店裡目前的書籍看分項來說,
大多是建築、空間、攝影、插畫、概論、教育、小說等,在翻閱時也能看到一些軟裝設計的書籍。
但沒有看到畫冊~
這裡的書架我覺得設計的很棒,採用的是透明的厚壓克力板,
因為大多的原文書籍,都面積較大,在這裡翻閱時很舒服,
書架之間很大的空間不會一直翻閱時打到書架。
而透明的透視感,
能讓光線透過縫隙投射在不同的封面上,會形成另一種畫面。
閱讀空間很舒適,
推薦大家可以來這裡挑本書坐著吃美食閱讀書籍。
這裡的用餐價位沒有很高~120以上~
青鳥文化|藝所書店
地址 : 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
時間 : 一 ~ 五 10:00 ~ 18:00、六、日 10:00 ~ 21:00
臉書粉絲團→ 藝所書店|青鳥
By 培培